对大学的思考

这篇随笔写于2021年4月3日,当时发表在QQ空间,转载到这里作为我的博客的第一篇文章。

有时候夜间惆怅时,我会在想,意义在哪里?以前是为了考高分读好大学,现在是为了什么?可是再一想,以前和现在,不都是为了”成为你自己”嘛。

好像下学期第一段忧郁时刻就这么悄然而至。

先是三天前,在写作业的时候看到了同学的一条个签,突然就搁下了手中的笔。

起初觉得这话说的不错,但是想要实现所谓的”教育为了成长”太难,当下需要的还是人才与竞争。这样简单的想法促使我再次拿起笔来,但是心里已经觉得不舒服了。

两天前的晚上,我又在写作业,本打算写完电磁再写线代,却被电磁卡住了,好久却只做了一点点。无奈间负能量突然就涌上来,彻底包围了我。拿起背包,整理退座一气呵成,回到宿舍后带着沮丧的心情写下了这两段话。

3

然后就是今天早上,刚起床就看到高中同学凌晨发的长文以及配图里他大学同学发的朋友圈。人强大的共情能力不禁又包围了我。

5

其实几周前看到高中同学回忆高中时,我也有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不,我绝对不想回去,不是因为我对高中怨念太深,只是因为我觉得高中,尤其是高三,就是纯粹无意义的内卷式竞争,把所有学过去的知识翻来覆去地”巩固”“提升”。哪有什么好提升的啊,如果真的有什么学两年得巩固提升一年的话,前十二年我应该有四年在一轮二轮三轮复习刷真题吧。而且,从早六到晚十,一周七天或者六天半在盯着陈年烂谷子,希冀得到新内容新思想实现所谓的创新?荒谬。还不是因为竞争而不得不去培养”做题家”,在这方面某北方大省的教育模式真的是让我感到不舒服,从全国上下大张旗鼓宣传开始我就感到不舒服,现在也是,一直是。

可是高中也至少还有着奋斗目标,虽然一直都是另外两所大学,但是来到这里一点都不遗憾,或者说,除了强基没过那天有些不甘心之外。可是现在我也觉得有幸强基没过,只是因为强基好像从来就不太适合我。我从来就觉得,如果不考虑其它因素的话,我的分数能且只能配得上果壳。

可是来到果壳,我也是怀着很多憧憬的啊,也是有很多目标,也是有很多想做的事情啊。但是好像一来到这儿后,就有一个无缝不入的声音在说,你配得上中科院的资源,但前提是你得,卷。你得放弃很多来成就学习。这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大学。

也不是没有羡慕过别的同学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他们有已经发展了很久而且成体系的学生组织,我们这边还尚欠发展与积淀。但是其实也无所谓,毕竟我喜欢做的事情很大程度上也只是关于我一个人的事情,在哪都一样。刚才在空间里看到舍友发的一句话,”做自己就好了”。不禁想,第一次读到尼采说的”成为你自己”的时候,是很小的时候,那时只是单纯觉得好有哲理,稍微大一点,就开始觉得它像毫无意义的空鸡汤。可是现在,再去思考这句话,却觉得振聋发聩。我哪有真正成为过我自己?我成为的,不过是家长、学校、朋友、优秀的人和无时无刻不在熏陶我的环境所捏造起来的一个人,一个被周围pua的人。

我从来没有做过的一件事,就是做自己。

可是这个做自己不是单纯地实现自己的理想,更重要的一点是,它得真正与我内心相配。我不反对内卷,就好像好多人就是适合通过这种方式来学习,好多人也就是从其中得到了快乐(且不谈这快乐的根源是不是外界的pua),可是我不能。我喜欢的不是看不到意义地高唱奋斗伟光正。说实话,一辈子活在”奋斗”的阴影下,不是太可悲了吗?

说实话,高中之所以更喜欢北大,真的就是因为校园环境比较自由。可是我希望的自由,不过是前面那句,”成为你自己”。

我还是喜爱我的大学,即使有过失望,再回到高考那时我还是会选择这里(除非能普通分去北大hhhh)。但是我也不得不对这里的风气保持谨慎的距离。

有时候夜间惆怅时,我会在想,意义在哪里?以前是为了考高分读好大学,现在是为了什么?可是再一想,以前和现在,不都是为了”成为你自己”嘛。

临时写就,思绪有些混乱,而且在写的过程中心情与思考也发生了一点变化。不觉间一个小时过去了,昨天晚上还萦绕在耳畔的”太阳下山明早依旧爬上来”,它现在也早已爬上来了。